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将每年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今天,我们一起聊聊那些藏在生活细节中的“心理密码”。
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患上心理疾病,更可视为一种幸福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可以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有效地从事工作、并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世界卫生组织,2001)
关注这些情绪和身体信号
如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是心理和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1.持续情绪低落/焦虑,失去兴趣(超过2周需警惕);
2.失眠或嗜睡,食欲发生骤变;
3.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
4.莫名疲惫,无法应对生活和学习;
5.回避社交,产生无意义感和无价值感。
日常调节指南,从今天开始实践
1.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尽量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保证7-8小时的优质睡眠。睡眠是大脑的“清道夫”,对情绪稳定和记忆巩固至关重要。
2.均衡营养,爱护身体:按时吃饭,多摄入蔬果、蛋白质,减少对高糖、高油食物的依赖。人的肠胃被称为“第二大脑”,它的健康直接影响你的情绪。
3.规律运动,释放压力:每周进行3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运动不仅能释放内啡肽,更能给你一种“我能掌控身体”的自信,这种掌控感会增强我们的内心力量。
4.发展成长型思维:将挑战视为学习的机会,将失败看作成长的养分。相信能力是通过努力可以发展的,这能让你在面对挫折时更具韧性。
5.有意识地感恩:每天睡前记录1-3件值得感恩的小事(如“今天阳光很好”“朋友帮我拿了快递”)。这能有效将你的注意力从“缺失”转向“拥有”,重塑大脑的积极偏好。
6.及时寻求专业服务支持:了解学校的心理中心及咨询安排,可以在感到困扰时去和咨询师聊聊,在咨询师的陪伴下分析出现情绪困扰的原因。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都需要我们细心呵护。愿每位同学都能坦诚面对自己的情绪,悦纳自己,关爱自己,在压力中找到节奏,在迷茫中看见星光。请记住:求助不是软弱,而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