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暗示(三)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9-05-13浏览次数:93

自我暗示的三个层次

        按照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分类,这些暗示和自我暗示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即日常所说的狭义的语言文字系统的暗示和自我暗示当十个人都非常真实地重复一句话“你有病,不正常,很厉害,需要去检查”。结果会是什么呢?你真的得自己已经有病。然后,真的去医院检查了,而且很可能就检查出疾病。语言不仅对他人有暗示作用,还有自我暗示的作用。一个人如果故意对他人说心情不好,他见一个人就说“我心情不好,别碰我”,说得多了,他真的就心情不好了,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语言有着暗示和自我暗示的力量。当我们讲自信积极时,要在前面加一个“我”字,“我勇敢,我成功”,这就是语言上的自我暗示。
       第二个层次是动作语言、表情语言的暗示和自我暗示。人们交流不光通过语言,还通过我们的形体动作和表情。动作和表情也是语言,叫做动作语言和表情语言。如果我对你挥拳头,这个动作表明威胁。如果我对你鼓掌,表明对你欢迎和鼓励。如果你在台上演唱,大家不断地鼓掌,这是大家给你肯定赞扬的暗示,这会使你信心倍增。这些表情动作都是语言,叫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动作和表情语言对人有非常强烈的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微笑的表情给我们带来好的心情。让我们每天多一点微笑,那么你每天就会快乐一点。因为,微笑是一个良好的暗示。
       第三个层次是环境语言的暗示和自我暗示。我们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语言、暗示包围之中。展开来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自然每天都在暗示我们。当我们见到大海,我们受到大海的暗示,心胸不由得开阔;我们见到高山,受到高山的暗示,不由得感到庄严而宁静。
环境暗示是不可抗拒的,不仅在自然环境中是这样,在社会环境中,社会文化同样对我们有暗示作用。当你在黄土高原上生活,你的心态也是跟黄土高原一个调子。
       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生活,大自然和社会文化融为一体,于是,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暗示。暗示无所不在。“暗示”就像人类的影子,只要有思维存在的地方,就会有暗示的存在。

自我暗示的成功例子
       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他的思想、行为与自己的意愿相符合。暗示分为他人暗示、自我暗示、行为暗示、环境暗示、言语暗示等。从作用上讲,有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之分。如孩子上床睡觉前,母亲关照他:“玩了一天,当心尿床。”果然被母亲说中了。这属于消极的言语暗示。有个人特别怕下水井的盖子,生怕掉下去。后来心理指导者让他在接近井盖时用“男子汉区区井盖何以害怕!”的话语鼓励自己,然后站在井盖上讲十遍,跳十次,结果这种紧张消失了。这就是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对人的心理作用很大,有时甚至会创造奇迹。二战前苏联一位天才的演员N·H·毕甫佐夫,平时老是口吃,但是当他演出时克服了这个缺陷。所用的办法就是利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暗示自己在舞台上讲话和做动作的不是他,而完全是另一个人—剧中的角色,这个人是不口吃的。 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一个人可以突然变得耳聋眼瞎。这种视力的丧失不是因为视神经受损,而仅仅是由于大脑管理视觉的那个区域的机能受到扰乱。这种病人的治疗也可以用暗示的方法。 当我们要参加某种活动前或面临竞争之时,注意不要受到消极的环境暗示,言语暗示和他人的行为暗示,而应适当用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方法使自己产生勇气,产生自信,争取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