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活这幅多元且丰富的画卷中,学校与家庭宛如画师手中最关键的两支画笔,一笔勾勒知识轮廓,一笔晕染情感底色。家校沟通,恰似那调色盘,精准调和着两支画笔的色彩与力度,让大学生的成长画卷绚丽且完整。
学校支持,全程守护
家庭陪伴,情感滋养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学校始终是他们坚实的后盾,全程守护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深知,心理健康如同阳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给予他们温暖与力量。学校精心打造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立“校-院-班-舍”四级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通过定期的心理测评,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我们致力于营造一个温馨、包容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家庭陪伴,情感滋养
在忙碌的大学生活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各种喜怒哀乐。家长要主动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无论是学习上的进步、生活中的趣事,还是遇到的挫折与困难,都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理解。孩子取得成绩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努力的价值;当孩子犯错时,要以包容的心态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让家庭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加油站”,为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欢呼喝彩,为他们的每一次跌倒加油鼓劲。
家校联动,携手共进
学校能掌握学生在校表现,如上课状态、成绩起伏、活动参与度;家庭能察觉孩子回家后的情绪状态、生活习惯变化。学校和家庭在沟通上各具优势,家校常沟通,可以给孩子的成长装上“双保险”。
1.常态化沟通
学校将定期召开线上家长会,展示班级心理动态,让学校和家庭形成双向反馈,针对紧急情况家校联合干预。
2.共同学技能
学校每学期邀请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开展心理讲座,定期开展家校工作坊。通过案例研讨、情景模拟,家长和老师共同学习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压力应对方法,提升沟通能力。
3.定制化支持
学校建立专项小组,精准化建档流程,为特殊需求学生制定“一人一档”个性化方案,包含心理支持、学业帮扶等内容。
4.正向共激励
用表扬、“进步墙”等展示成长成果,强化自信,培养学生乐观心态。定期组织团体辅导和心理聊吧活动,增强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在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愈发频繁的当下,我们需要家校沟通来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观察、分析、评价并施以干预,防患于未然,落实家校共育工作,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铺垫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