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逃避的负面和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

发布者:敬丹萤发布时间:2018-06-13浏览次数:473

世界以痛吻我,我可否报之以歌?

前几天有个朋友说她最近的状态很糟糕。各方面的压力让她无可适从。她问我,“所谓努力奋斗,是不是只是想在失败的时候让自己心安理得一点?”

我自诩向来挺擅长安慰人的,但我那个时候愣了很久,答非所问地说了一句,“如果每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还要再继续吗?”

很多人都会时有这样的无力感,觉得已经全力付出了但是依然一无所获。不由怀疑,“努力到底有什么用?

我们尝试过,努力过,但最终惊觉一切竟又是徒劳。

习得性无助就是这样。它往往表现在“付出很多努力,结果却不如人意”之后。我们能想到的一个典型情景就是学业困难——经过多次努力复习,成绩却依然没有提高,那么干脆放弃。其实习得性无助也经常存在于生活中那些不被我们注意到的方面。

  

绝望,我跟父母完全无法沟通

曾有一个很热门的问题:为什么越长大,越少和父母说心里话?大家在用不同的答案传达着同一个意思:“因为说了也没用……”

有个很好的朋友。她是个很努力很要强很优秀的人。但她的母亲对她的要求严厉的近乎苛刻,常听见他们打电话。电话那头质问着她 为什么还没去刷竞赛题?

而她每次都只是沉默,或者立马转移话题然后草草挂了。我问她为什么不跟妈妈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明明素来就不喜欢这个。她给了我一样的回答:“算了,说了也没用的。”

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几乎所有试图让父母理解自己的努力都失败了,父母总是会说:“你小孩子懂什么,等你到我们这个年纪,你也会这么想的。”

每次和父母的沟通都以冲突告终,她觉得自己永远无法改变父母的想法……渐渐地,她在与父母沟通时开始习得性无助,不再试图取得沟通和理解,而是只能沉默以对。

她说,“算了吧。”

每次到最后我都会输

  

有个朋友,常说自己是付出型人格,受过很多伤。

她现在疲于认识新的朋友,在和朋友之间有矛盾时,朋友说我们好好谈一谈。她都会很抵触地说:“没什么好谈的,不用谈了,我们就是没法沟通。”

她害怕再去面对“我们能否好好沟通”这个问题了,因为过去的每一段感情都在用结果告诉她,发生了矛盾,谈来谈去到最后还是没结果;

所以后来她甚至会一种期待,期待去找到一个和她完全匹配的soulmate,似乎这样就能得到幸福。

或许这些在感情中一遇到矛盾就选择放弃的人,并不是情商不够或是不看重这段感情,而是过去太多次尝试解决都像是徒劳的挣扎,根本没能改变什么。

他们暗暗的想,与其去解决问题,不如放手让自己躲过一场伤害,大不了重头再来。

  

社交恐惧者自白:“我也很多次尝试过去接近人群,可是发现自己实在融不进去。”“我试过主动跟人说话,可是说着说着,他们开始忘记我继续聊……”

社交恐惧症患者也不是一开始就放弃的,只是那些试图“合群”的努力导致的尴尬在脑中挥之不去,每次都没有进展,形成了社交中的习得性无助。对他们来说,与其去面对一场早可预见的尴尬暴风雨,不如躲在自己的安全区里,一个人也挺好。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自己无能为力?

在沟通中屡次遭受失败,认为造成失败的因素是自己不可控的,比如父母的顽固思想;

觉得自己的努力对沟通结果没产生任何作用,形成了“我根本无能为力”的认知,认为未来的沟通也同样会失败;

这些预判对我们产生影响,导致我们对任何要尝试沟通的事情都提不起劲。此时,如果我们再次面临必要的沟通时,可能会产生情绪抑郁、焦虑,选择逃避。

也许经历了一连串让你无能为力的挫折后,你开始在人际关系中失去了掌控感,开始放弃和沉沦。

但如果想要有所改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识到你过去的失败和挫折并非是命中注定,你对自己的生活也并非无能为力。

  

  

如何扭转习得性无助?

  

1.随时关注“变化”

有扭转机会,但却视而不见——这是习得性无助最可怕的地方。

比如,父母或许最近正受到某种新思想的影响,对你的生活和追求有了新的认识;这一场的沟通或许有转机;不是每个社交场合都容不下你,或许会遇到一个跟你聊得来的人等等。

很多时候并不是“无法改变”,而是我们太坚信“无法改变”,习惯性地忽略了转机。

  

2. 改变归因方式

当我们把失败归因为自身的、普遍的、稳定的因素时, 就容易产生无望感,也容易放弃努力。比如认为自己就是天生情商低,不善于沟通。智商低,学习不好。性格糟糕,没有朋友。这是无法改变的特质,所以也没必要努力了。而如果我们改变归因方式,试着将失败归结于自己的动机不足,也许能够对未来产生积极的期待。在又一次没能融入大家的谈话之后,试着告诉自己:有时候我只是缺乏和别人交流的动力,也许下次遇到我感兴趣的人或喜欢的话题,我也能够聊得很开心。

  

3.自我调节,自我关怀

自我关怀不是自怜自艾。

当一个人自怜自艾时,他会沉浸在自己的苦恼之中。我们身边可能都出现过这样的人,他们总把“我真是天下第一惨”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每当遭遇不顺,他们就陷入了对自己的同情,以及对周围人,甚至是对命运不公的抱怨之中。他们常常会被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戏包围,使得他们无法后退一步,以一种更客观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处境。

而能够自我关怀的人在同样的情况下就会对自己说:“这个坎对我而言真的很难,很艰辛。但有许多的人也在遭受着同样的痛苦,甚至更大的挫折。所以,我或许不必为此如此伤心。”

  

自我关怀不是自我放纵

有人或许会说,不关怀自己是因为不想太放纵自己,让自己变所谓的惰性打败。什么是自我放纵呢?比如,“我今天压力太大了,所以我明天要消极怠工,看一整天电视,吃很多垃圾食品”--这就是一种自我放纵的行为。而自我关怀与其最大的区别在于,真正的关怀自己意味着你想要的是长期的快乐和健康。因此,暴饮暴食,终日“与床为伍”,靠玩手机度日,这样看似能给人带来短暂的放松和快乐,长此以往却会给自己造成伤害的事情,并非自我关怀,而是对自己的放纵。

  

4. 设定合理目标

当振奋起精神想要重新打一仗时,别忘了给自己设定合理的小目标。研究发现成功的体验将有利于缓解习得性无助。因此从小目标开始,让自己感受一点点成功的滋味。

可以不要求父母立刻支持自己的职业选择,但是至少可以让他们知道你今天的工作都做了些什么,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人和事。当他们多了解你一点,沟通的成功率就多了一点。

  

习得性无助的改变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你去挑战自己的认知,去重新开始尝试那些你早已认为没有希望的事,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我们或许很少能赢,但一定会的。